Search


文博會熱鬧謝幕之後呢?

今年文博會活動相當熱鬧,邀請許多年輕設計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文博會熱鬧謝幕之後呢?

今年文博會活動相當熱鬧,邀請許多年輕設計師、藝術家參與,獲得不少文青喜愛。其實文博會最早從民國98年行政院核定「創意臺灣-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」後,每年就定期舉辦文博會,提供文創產業國際展示平台,文博會策展相當豐富,包含各類文創商品展示、表演藝術的場域與人民的對話,更是串聯生活的策展,讓許多參觀的民眾都充滿驚喜。

但是,文博會謝幕之後,關於文創產業,究竟留下什麼?目前國內文創產業面臨的兩大困境:首先,近9成都是小規模文創產業,根據2018年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統計,文創產業家數共63250家,但是500萬元資本結構,共有58339家,也就是近9成都是小規模的文創產業,文創商品很容易因商品熱度一過、同質性設計商品類型太多,或面臨金融海嘯而倒閉。原因是國內在推展文化創意產業時,可能只一味鼓勵發展,但是未建構出完整的文化產業鏈,可作為孕育文創商品的沃土。

台灣人的創意真的源源不絕,可惜的是,有些文創商品可能流行幾年,風潮一過,大家就興趣缺缺!應該串連其他領域,才能有更多新創的空間。目前,文創產業一直遇到一個問題,也就是產業跟事業分不清,服務與營利分不清。明明是文化事業,要來傳承或涵養文化,結果一看到政府對文創的各種補助,就一窩蜂投入,結果產業做不起來,後續發展更是艱辛。又或者,明明是文化產業,該去面對市場競爭,有時卻躲起來說不想要營利、只做小眾服務。種種文創產業實際發展狀況,值得文化部再進行檢視。

再者,文創產業還面臨一個困境,文創商品大部分以內銷為主,且文創營業額成長率還有努力空間。2017年文化創意產業,內銷收入有7499億8707萬元、外銷收入共計862億1937萬7千元,內銷收入為外銷收入8.69倍,可見文創商品還是以國內消費為最大宗。且2017年文化創意產業營業額成長率僅有1.17%,也不及2013年文創高峰期時營業額成長2.69%。我認為國內文創產業,還有更大進步的空間,文博會不該只是一次性的活動,文化部長更應好好思考,如何扶植國內文創商品,真的讓貨賣得出去,文創產業也能發大財!

👉成為柯志恩的好友:
https://line.me/R/ti/p/%40dzq9154n
👉政治以外的柯志恩: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rof.kochihen/
👉用心質詢的柯志恩:
https://reurl.cc/z6Zxp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是柯志恩,你認識的我,可能是節目主持人、可能是教授、可能是學務長,如今,我多了一個身份:立法委員。
View all posts